首页 社会

四核全开,看中山三院在武汉一线的协同战“疫”

时间:2020-02-28 20:11:17 栏目:社会

四核全开,看中山三院在武汉一线的协同战“疫”

2月9日,中山三院奉命派出133名医疗队员组成第三批医疗队增援武汉。

基于新冠肺炎治疗的持久性和复杂性,中山三院在挑选援汉医疗队队员时,尤其重视医疗队员之间的职能配合。133名队员从近700名的报名者中精选而来,分别来自各优势科室,具备丰富的传染性疾病、呼吸危重症疾病救治经验,拥有内外科各种疾病的救治能力,具有进行复杂病例救治的综合素质。 这支医疗队,由中山三院院长助理杨扬教授带队并担任队长。

而 此番武汉战“疫”,中山三院不仅要“救急”,更要集结三院多年来在传染性疾病、脑病、疑难杂症诊疗等的丰富经验和科研实力,发挥三院的立体救治能力,把疫情之战打赢、打漂亮。

四核全开,看中山三院在武汉一线的协同战“疫”

医疗队队长杨扬教授与队员交流中

半个月来,三院立体医疗系统成效已经初步显现,医疗队接管院区已累计出院12人,好转后转往方舱医院3人,无死亡病例,危重症患者病情悉数好转。而且,医疗队133名队员在每天高强度工作的情况下,保持“零感染”记录,保证了团队持续、安全、有效进行战“疫”工作。目前,中山三院援鄂医疗队的管理经验得到认可,并在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推广。

医疗队的良性运转,离不开强大的团队管理。第三批医疗队在队长杨扬的带领之下,由岭南院区综合ICU主任毕筱刚主管医疗工作,由护理部主任陈妙霞领衔护理团队,由临床营养科主任卞华伟担纲后勤保障,由岭南院区外科护士长张献玲主抓院感防控,“四核”作战之下,队员之间有序配合,使得133人的医疗队能够专业、从容地与新冠疫情展开战斗。

毕筱刚

我还没退休,我来再战新冠病毒!

四核全开,看中山三院在武汉一线的协同战“疫”

文 / 邓洪容中山三院内分泌科主治医师、第三批援鄂医疗队队员

我们这个团队来自中山三院不同的科室,各有所长,而整合不同科室医生、确保临床安全有效进行的任务,落在了我们医疗队副队长毕筱刚教授身上。

我2007年在呼吸内科轮科就认识毕主任了,那时候他年轻帅气。他们这些前辈教育我们,首先是做内科医生,然后你才是专科医生,要不然你不可能是一个好医生。我们这些80后,在那个时候就获得了他们那一代的“真传”, 在我们心里他们永远都是老师,我们随时能成为他们要带的“兵”!

这次来到武汉, 毕主任要求我们要把每一个医疗细节做好,否则,以后回了广州会后悔,我们不做后悔的事!

在武汉,亲朋好友都怕我没休息好,每天提醒我,你还没睡觉?我不知道毕主任家里会不会很担心他,我只知道经常凌晨1点多他还在群里发微信,早上7点半又在发微信,交流的都是病人病情和团队工作改进。

我们这些“兵”没有这些“将”累啊!

毕主任虚心听取所有人意见,也耐心解答我们的疑惑,昨晚12点我发微信问他问题,他立刻回复了我。然后他说,今天太累了,决定吃一颗思诺思睡一晚!

毕主任有2003年SARS救治的经验,当年他参与成立了我们中山三院第一个SARS 隔离病区。但我还是觉得他来武汉有点意外:7年前他出过车祸,导致肋骨骨折、肺严重挫伤,而且他还是一个慢性咳嗽的患者。

毕主任的侄女毕文君也是我们医疗队的队员,97年生的姑娘,结婚不到一个月就跟我一起来了前线。从她这里,我知道了更多毕主任的事。

毕主任在家中排行老大,8岁那年父亲病逝,母亲在外..养家,他一边念书,一边带着一个6岁的弟弟、一个4岁的妹妹长大,后来考上中山医科大学,从此成为一个医生。他是大家庭的一片天,这一大家人聚会他掌厨,据说厨艺了得。当年发生车祸,今年来武汉前线,他都没有告诉过老母亲,因为他知道,自己是母亲的最大寄托。

这是位多坚强、多有担当又多体贴的人啊!我终于知道毕主任为什么毫不犹豫来做我们“家长”了。这样的前辈对后辈的影响不用言语,很多80后、90后的同事也和他一样,毫不犹豫就一起来武汉了。

毕老师,我们医生团队很想凯旋时,尝尝您做的湖南菜!

陈妙霞

一位护理部主任的庚子正月

四核全开,看中山三院在武汉一线的协同战“疫”

文 / 唐财兴中山三院岭南院区护理部护师、第三批援鄂医疗队队员

从1月20号开始,从广州到武汉,整整一个月,陈妙霞主任几乎没有休息过。

陈主任是管着我们中山三院三个院区两千多名护士的护理部主任,是广东感染病专委会的主任委员、广东省护士协会的副会长。 在武汉,她是一名护士,也是这场抗冠战役中的白衣战士和运筹帷幄的将军!

除夕夜,陈主任就想带队去武汉,但中山三院也是广东省定点救治医院,她必须先稳定“后方”。陈主任迅速行动起来:病房改造、护士..、人力调配、物资准备……护理事务本就繁杂,两千多名护士的护理事务更是千头万绪,一两个星期连轴转下来,病区各项工作竟已有条不紊、井然有序。

构建好了广州护理防线,正月十六这次驰援行动,陈主任再次提出上阵,获得院领导支持,并受命担起临时党支部书记的重任。2月9日,100名护理骨干,随着33名医疗专家,带着3大卡车的物资飞往武汉。

中山三院作为治疗传染病起家的医院,感染科是国内顶尖学科,2003年抗击SARS 战役中作出了重大贡献。 这次驰援武汉的133人中有不少是当年参加过抗击SARS 的老战士,陈主任也是当时立过二等功的老将。

一到武汉,杨扬队长和陈主任等人马不停蹄赶到同济医院光谷院区进行工作交接,医疗队收到的命令是力争一天之内完成改造接收患者。具体到护理板块,任务比想象的还要重:病区环境设置、工作流程制定、物资保障等,她都需要跟进和参与。她说,我们 现在做得充分一些周到一些,将来姑娘们做起事来就会顺手很多、安全很多。

准备工作终于就绪,一声令下,首批队员开始着装。这必是一场辛苦的战斗,首批护理队员,陈主任安排了双倍的人手,她一个一个地检查好大家的防护,为她们写上名字和祝福。

“三院加油!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她和大家一起发出这句呐喊,为了这场战役,也是为了她的“姑娘小伙们”,此时她难掩泪水。虽有参加抗击SARS的老兵郑子梅护长带队,陈主任还是千叮万嘱:遵守操作规程,好好防护!

卞华伟

构建医疗队“健康生态”,

把新冠战“疫” 打得更漂亮

四核全开,看中山三院在武汉一线的协同战“疫”

文 / 冯 丰中山三院脊柱外科主治医师、第三批援鄂医疗队队员

卞华伟主任是中山三院的临床营养科主任,在武汉, 作为营养补充专家,卞主任在武汉一方面研究、落实患者营养方案,另一方面也担起了医疗队后勤总负责的工作。

出发前,在戎利民院长的指示下,后勤部门全力开动,24小时不到医院准备了700多箱、共3卡车的物资。其中包括1100套防护服、114箱医用药品,还有497箱生活物资。

133人的团队空降正在封城的武汉,医生和护士负责上阵救治患者,杨扬教授和卞主任他们则要思考,如何把成熟的“三院系统”移植到武汉,在同济医院光谷院区这个战场持续、有序地运转起来。

133人的医疗队不是小数字,比一个普通的部队连的人数还多,其后勤保障工作既系统又琐碎。后勤保障有力到位了,偌大的医疗队才有可能专注于与病魔的斗争。

后勤保障涉及医疗队的方方面面,既有医疗物资的供应,还有队员的衣食住行的调配,以及一些突发的需求,千头万绪,工作强度和难度可想而知。

卞主任参加过2003年抗击非典的战役,深知抗疫是持久战,医生是最不能倒下的,如何在限制极大的条件下让大家,在上战场时有充分的子弹,在下战场时吃得饱、休息的好,以持续抗疫,成了萦绕在他心头的大事。

2月9日,医疗队乘坐专机到达武汉机场。卞主任让大家直接赶往酒店休息,自己则带人在机场转运物资和行李。事后证明他的决定是明智的,为全队100多人争取了几个小时的休息时间,为接下来紧锣密鼓的工作积蓄了能量。抵汉第二天,团队抓紧进行..和演练,到深夜23:50,病区正式收治第一例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平稳接班。

由于单人隔离的需要,医疗队供应的餐食只能是盒饭,为了保证队员每天的营养能跟上高强度工作,卞主任特意选择不同的供应商,以丰富每天的餐食搭配;因为天气寒冷,医疗队队员出勤有时间差异导致吃到的饭菜经常是冷的,卞主任想方设法为大家准备夜宵,确保大家无论何时下班,至少能吃上热气腾腾的饭……

2月15日,武汉气温骤降。戎利民院长在远方十分关心大家的温饱,能否及时领到御寒的物资。卞主任请示队长杨扬队长后,马上联系了保暖内衣和羽绒服的厂家。大雪纷飞,他开着那辆“别克”,带着医院送来的一卡车羽绒服和羽绒被回到了酒店,可真是雪中送炭。

大家上下班需要乘坐接驳车。因为出入隔离病区的同事穿脱防护服需要较长时间,为了缩短各时段下班队员的等待时间,卞主任和杨扬队长、毕筱刚主任商议后,灵活调整了排班次序、班车车次,将通勤的等待的时间控制在最短。

队员们都说,每天最开心的事情,就是下班回到酒店发现后勤的小伙伴们又给大家准备了新的惊喜。还有队员发朋友圈说, 中山三院是最关心出征队员的..的,没有之一。每次听到这些,卞主任都是露出他那标志性的憨厚一笑:大家吃得好住得好,我就放心啦!

张献玲

医疗队的鹰眼守护者

四核全开,看中山三院在武汉一线的协同战“疫”

文 / 唐财兴中山三院岭南院区护理部护师、第三批援鄂医疗队队员

在广州,中山三院天河院区和岭南院区都已经被列为新冠肺炎病例定点收治医院,其中,岭南医院将成为广州市集中收治确诊病例的梯队医院。张献玲护士长作为岭南医院的大外科护长,要领导组织环境改造、人员..等各项工作。

作为技能中心指定的防护..教官,要快速让几千人尽快熟悉防护操作以便随时接收患者,是一项压力不小的任务。张献玲护长连同其他几位教官,连日进行二十几场站点式..,可谓没日没夜地忙活,就为了让一线医护人员能够尽快熟练防护操作。她说, 这些工作事关每一位同事的健康甚至性命,再累也值得。

元宵次日驰援武汉的医疗队,是一支整建制的大队伍,必须有人继续对队员进行加强..,也需要懂院感的人做把控,张献玲护长是不二人选。

尽管经验丰富,在抵达武汉前,张献玲护长还是专门向我院第一批驰援武汉队员取了经。不打没有准备的仗,这是院领导出行前就交代的。她的工作事关队员健康,她必须谨慎再谨慎。一旦飞机落地武汉,就抵达了疫区,每一个不小心都有可能酿成大错。

到达武汉后,她就开始进行各项指引的制定,有了她的指引,一切都更加平稳有序。

2月10号,得知晚上可能就要收治患者,张护长内心有些焦急。疫情就是命令,她抓紧时间进行..:先对小组长进行各项流程..,再由小组长对队员进行..,一个不落、层层落实。

..过程中发现一些流程有改进空间的,她主动多次跟医院院感科专家讨论,一次一次地对流程进行改进。每天我们进入隔离病房时,她都守在门口,检查每一个进去的护理人员防护是否合规到位,她也会定期进到隔离病房检查,防患于未然。

院感防控战场不只在医院。从队员拿饭、吃饭,到团队平时业务交流、领导开会,她盯得紧紧的。张护士长说自己就像一个“排雷兵”,主要工作就是从流程上把危险排除掉,并想方设法避免队员们去踩雷。

的确, 面对看不见摸不着的病毒,她的鹰眼守护,就是队员健康的最大保障。我们大家都打心底感谢这位严厉的教官,因为她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让每一位医疗队员能够安全回家。

来源:党委宣传科、中山三院援助湖北医疗队

编辑 / 制图:党委宣传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