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情感

“老了以后想住女儿家,错了吗?”三位女婿的回答,戳痛老人的心

时间:2020-09-25 20:07:13 栏目:情感

有人说,时间是单行道,过去了,就回不来。

时间不会重头来过,也不会将父母的白头染黑,唯有及时尽孝,才能不负于心。

有很多父母一生都在为儿女操劳,等到老时,却连一个归宿都没有,确实很让人心酸,而这现象背后的原因,却深深的敲击着我们的心。

一位老人曾因为身体不好想住在女儿家,却遭拒绝,她不禁发问:"老了以后,想住在女儿家,难道错了吗?"让我们来听一听以下三位女婿的回答,着实扎了老人的心。

“老了以后想住女儿家,错了吗?”三位女婿的回答,戳痛老人的心

"不同意老人和我们住在一起,并不是因为没有孝心,而是因为生活方式不同。"

方先生是李奶奶的大女婿,李奶奶曾经想过住在大女儿的家,却被拒绝了,对此,方先生回答说是想要自己的生活。

在他看来,父母那代人和自己这代人是有代沟的,就连他自己的父母提出想搬来和自己一起住都被拒绝了。

"因为生活习惯的不同,很多生活方式也不同,这样就容易产生大大小小的摩擦和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李先生坦言,自己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吸取到了此前的教训,有次之前李先生和妻子回家,就和父母因为一些小小的事情起了争执。

“老了以后想住女儿家,错了吗?”三位女婿的回答,戳痛老人的心

仅仅是因为一道菜,就差点闹得不可开交。

李先生的父母一生崇尚勤俭节约,因为小时候过了太多的苦日子,就连一块肉都是几乎没见过的,所以如今能够过上想吃就吃上肉的生活,李先生的父母便十分珍惜,剩菜剩饭什么的,只要不吃完,就一定会留到第二天。

但在李先生的眼里,这些剩菜留一两餐还好,但有时父母却能留好几餐,食物都有些发馊了,为此,李先生跟父母说过好几次,但是父母每次都是口头应付,之后依然照旧。

"又不是买不起菜,你们这样是何苦呢?"

李先生常常这么问,但父母却总用节俭应付过去。

“老了以后想住女儿家,错了吗?”三位女婿的回答,戳痛老人的心

有次李先生实在忍无可忍了,就算是节俭,也不能用健康去换吧,便说了几句父母,父母打那以后,就坚决拒绝去儿子家吃饭,以表示抗议。

李先生表示很无奈,实在没有办法,对于妻子的母亲提出想和女儿一家住在一起的请求,他也只能回绝了,因为他认为,老一辈的和年轻一代在有些生活方式上的不同是无法磨合的,不如减少摩擦。

"妻子的父母明明就不止一个女儿呀,还有儿子呢,为什么非要住在女儿家呢?"

何先生说,自己平时和妻子过年过节回家看望父母,给他们添置衣服,少了什么买给他们都可以,但就是拒绝一起住,因为如果搬过来住,要付出的东西就多了。

除了吃的穿的用的,老人身体不好时全家都得跟着受累,再说了,都说养儿防老,儿子应该才是扶养老人的最佳人选,为什么非要和女儿一起住呢?

而且妻子的父母也不止一个女儿,也可以去其他人家里住。

“老了以后想住女儿家,错了吗?”三位女婿的回答,戳痛老人的心

在何先生的心里,主要是心理不平衡,老人在自己家里住,意味着什么责任都抗在自己家身上了,其他的兄弟姐妹就这样撒手不管,这对于他的家庭来说不公平。

"不同意妻子的父母搬过来住,是因为实在负担不起。"

江先生妻子的父母曾希望搬过来和女儿一起住,其实只是想见见女儿和外孙女外孙女。

但是江先生却拒绝了这个请求,为此,他给出的解释是:"妻子的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村人,一辈子没有学过什么知识,将一辈子都奉献给了女儿,好在女儿也懂事,考上了一所不错的大学,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最后成为了我的妻子。"

“老了以后想住女儿家,错了吗?”三位女婿的回答,戳痛老人的心

"而我的家庭,也并不富裕,父母常年生病,每年都需要一笔不小的费用,几个孩子也在上学,妻子为了孩子,辞去了工作,选择在家打理家事,家里的一切开支都是靠我。我并不是有意不想将两位老人接过来,只是确实压力太大了,而且因为两位老人的事情,妻子也与我起了争执,她觉得将父母接过来不过是多了一双筷子,却不懂我的无奈,我也想有自己的隐私和生活。"

况且妻子的父母年纪大了,很多事情都不好打理,下班回来经常看到的都是乱糟糟的景象,心里也很不是滋味。

写在最后:

父母对子女的爱,总是毫无保留的。

季羡林曾说过:"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地位、幸福,无论什么尊荣,都比不上能够待在母亲身边,即使她一个字也不认识,即使她整天吃高粱饼子。"

等到母亲去世,他才幡然醒悟,自己为什么八年都不回家看望看望她,为什么不在母亲还在世的时候陪在她身边,想必母亲的逝世,对于季羡林来说,是最大的遗憾吧。

而我们身边也有很多这种例子,"子欲养而亲不待"对于每一对子女来说,都是最悲哀的。

“老了以后想住女儿家,错了吗?”三位女婿的回答,戳痛老人的心

因此,无论是女儿还是儿子,都应该尽其所能的去抚养自己的父母,哪怕是父母变成了"小孩",不再是那个能够站在你身后的坚强依靠,也别太快拒绝他们,因为他们也曾牵着你这个"小孩"的手一步步往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