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漕运|因何成为北宋国家经济的命脉

时间:2020-08-09 00:08:42 栏目:历史

导语

在中国古代,漕运狭义上的概念就是指利用水路来运输粮食的一种方式,随着历史的发展,漕运的概念扩大了,运输的商品不只局限于粮食,茶叶、食盐等各种商品均有,漕运的历史非常悠久,起源于春秋战国,历经秦汉,到了北宋时期,漕运获得长足发展,漕运网四通八达,管理体系不断健全,漕运方式更加完善,使漕运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漕运|因何成为北宋国家经济的命脉

配图来自网络

一、北宋都城与漕运的关系《宋会要辑稿》记载“: 国家建都河汴,仰给江淮,岁漕资粮,益于汉唐。一经制之素定,有常守而不渝。六路所供之数,各输于真楚;度支所田之数,率集于京师”。

漕运关乎着一个王朝的命运与发展,更是一个王朝生存的基本条件之一,北宋王朝之所以定都东京汴梁,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和漕运相关;东京城之所以经济发达、城市繁荣,其中的原因也是和漕运息息相关。

漕运|因何成为北宋国家经济的命脉

配图来自网络

北宋之前的王朝,大多定都于长安、洛阳,宋太祖赵匡胤在建国之初也曾考虑过定都长安,但因为东京是其发动陈桥兵变之地,属于福地,再加上东京城坐落在运河和黄河的交汇点上,拥有黄河、汴河、蔡河、广济河四大河网,同时汴河又与江淮相接,考虑到运输物资的便利和庞大的水运网络,所以赵匡胤决定定都东京汴梁。

漕运|因何成为北宋国家经济的命脉

配图来自网络

北宋定都汴梁后,东京便成了全国的政治中心,其交通形势,由运河咽喉进一步发展为全国水运的中心。城周围又有汴河、惠民河 (蔡河) 、五丈河(广渠河) 、金水河围绕,四河互相可以通航,形成了极为方便的水上交通运输网。汴河、蔡河、金水河、五丈河“四水贯都”,尤其是汴河“横亘中国,首承大河,漕引江湖,力尽南海,半天下之财赋并山泽之百货,悉由此路而进”。

漕运|因何成为北宋国家经济的命脉

配图来自网络

二、北宋漕运的规模和数量

北宋是一个漕运业大发展的时期,漕运的兴盛达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高峰,它承袭了唐代而且日趋发展,形成了以首都开封为中心的漕运网,漕运路线四通八达,主要的水系有四路,分别为黄河、汴河、蔡河、广济河,四路负责运送不同地区的物资,如此优越的交通条件,自然为商品流通创造了极好的条件。

漕运|因何成为北宋国家经济的命脉

配图来自网络

唐朝中后期,我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开始逐步南移,到两宋时期南移的势态才真正完成,从那时起,东南便成为了国家的经济中心,从农业上讲,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体现在漕运上,从东南方向运往中原京师的物资远远超过北方。

北宋初期,由于刚刚结束五代割据局面,国家经济处于复苏的状态,此时的漕运也结束了分裂的局面,使得黄河、汴河、蔡河、广济河等四大水系共同形成了北宋庞大的漕运体系,据曾巩《元丰类稿》记载:“方隅未一,京师储廪仰给唯京西、京东数路而已,漕粮只有百余万石。”,因此在北宋初期,漕运的数量很小且地区单一,这与五代时期的长期割据状态不无关系。

漕运|因何成为北宋国家经济的命脉

配图来自网络

宋太宗时期,这种情况被打破,据《宋史·食货志》记载:“太宗太平兴国六年, 诸河漕运额为‘ 汴河岁运江淮秔米三百万石, 豆百万石;黄河粟五十万石,豆三十万石;惠民河(并蔡河)粟四十万石, 豆二十万石,广济河粟十二万石。凡五百五十万石 。”,一方面,东南方向的漕粮逐渐增多,而另一方面北方的漕粮却呈下降趋势。

漕运|因何成为北宋国家经济的命脉

配图来自网络

从漕粮供给的分布情况看,黄河、广济河方向运来的多是杂色粟豆,属于杂粮,一般都是充当马料,很少当作人的口粮,而只有汴河方面运来的漕粮属于清一色粳米和小麦,所以从粮食的角度来讲,京师主要靠的还是江淮地区供应,正所谓“仰给江淮”。

漕运|因何成为北宋国家经济的命脉

配图来自网络

北宋都城的漕粮之所以依靠江淮一带,这与地理位置有很大关系,江淮一带以水乡为主,气候湿润,河网密布,适合水稻的生长,反观河北、陕西一带,以旱地居多,干旱少雨,气候条件比较恶劣,主要以豆类、粟等杂粮为主,兼有一些小麦,产量很低,再加上没有水路,运输不便,因此上供应京师的漕粮就十分有限。

漕运|因何成为北宋国家经济的命脉

配图来自网络

关于北宋时期漕粮的供应数额,根据相关资料记载,以东南为例,北宋初期阶段为数十万石,这可能是最低的时期了,宋真宗和宋仁宗时期,曾经出现过最高数额的年份,数额高达八百万石,其余的大部分时间段出现过四、五百万石,或者六、七百万石。北方的漕粮数量,在北宋初期维持在一百三十五万石至一百五十万石之间,以后逐年减少,基本在一百万石左右。

漕运|因何成为北宋国家经济的命脉

配图来自网络

北宋的漕运量,无论是在最低年份还是在最高年份,都超过了以往的任何一个朝代,甚至超过了后面的明清两个朝代,属于我国历史上漕运量最高的时期。三、北宋漕运的管理体系

1、漕运的管理职能

北宋的漕运管理体系非常完备,成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这在以往的任何一个朝代是没有的,唐朝时期虽然也有转运使、水路发运使这一类的官职,对漕运进行管理,但其主要职能并没有定型,也没有完全独立,属于兼管的范畴,到了北宋,朝廷在唐代的基础上把转运使、发运使的职能加以固定,使之独立出来专门管理漕运。

漕运|因何成为北宋国家经济的命脉

配图来自网络

朝廷在真州(今江苏仪征)设置东南六路发运司,负责组织运输六路转运司征收的物资,又设置三门白波发运司(后改辇运司),主管黄河遭运,在广济河、蔡河设置辇运司及催纲官管理。

在这些转运使、司当中,尤以东南发运司最为重要, 号称“大潜”,足以说明江淮地区的漕粮供应对于京师的重要性,其他地方转运司与发运司、辇运司相互配合,如果在计量、转移方面有误,责在转运使;如果在运输过程中发现亏空,则要追查发运使的责任,发运司再与中央财政机构三司相联系, 正所谓“与三司为表里,以给中郎”。

漕运|因何成为北宋国家经济的命脉

配图来自网络

北宋政府在全国各路设置转运使、司,既具有地方官的管理职能,又方便在漕运上的钱粮、组织方面的全方位调度,一举两得,为漕运的蓬勃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漕运的运输方式

在漕运的运输方式上,根据各运河的不同状况,实行分段运输法,比如东南六路漕船先运至淮南,将漕船货物缷入真、扬、楚、泗等州转般仓,然后再由汴河漕船运入京师汴梁,分段运输的最大好处在于,一旦东南六路遇到突发情况,出现供应困难之时,这些州转般仓可以先代发京师,不至于影响京师的供应,又可以起到平抑物价的作用,同时这些返回的漕船正好在淮南装上食盐运回江南,这样一来,转运司的漕运经费就赚出来了,一举两得。

漕运|因何成为北宋国家经济的命脉

配图来自网络

据《宋史·食货志》记载:“故常有六百万以供京师,而诸仓常有数年之积。州郡告歉,则折纳上等价钱,谓之‘额解’,计本州岁额,以仓储代输京师,谓之‘代发’,复于丰熟以中价收籴。”

宋徽宗时期,分段运输法改为直达运输法,东南六路的供应货物直接运抵东京汴梁,这样一来,由于东南六路的情况很难达到一致,再加上运输线路过长,导致路途运输时间大大加长,同时又缺少了淮南周转仓的调剂作用,弊端频出,严重影响了江南漕运的正常发展。

漕运|因何成为北宋国家经济的命脉

配图来自网络

在运输的具体组织上,采用纲运的形式,所谓的“纲”,其实是古代运输货物的一种组织编制,一组就是一纲,一纲的数量各有不同,马匹以五十匹为一纲,粮食以一万石为一纲,而这种成批运送货物的方法,就称为“纲运”,在名称上的叫法也各有不同,比如运送牛的,就叫“牛纲”,运粮的叫做“粮纲”,漕船一般以十艘或三十艘船为一纲,派员管押,总揽庞大的运输船队,当时的运河上,船帆遮天蔽日,漕船首尾相连,浩浩荡荡,景象极为壮观。

漕运|因何成为北宋国家经济的命脉

配图来自网络

四、漕运与商品经济的关系

北宋时期是中国古代漕运发展的鼎盛时期,其以东京汴梁为中心的庞大密集的水运网络,在漕运史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究其原因,这与东京城繁荣的商品经济、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城市规模是分不开的,而经济的繁荣和商品的流通相辅相成,这又和北宋发达的漕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漕运|因何成为北宋国家经济的命脉

配图来自网络

1、漕运与粮食运输

古代社会交通工具简陋,运输条件恶劣,运输成本高昂,因此,商人们异地长途贩运的一般都以体轻价昂的商品为主,长期以来,从事异地贩运的商人们都便恪守着一条不成文的法则“: 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籴”,像粮食这种大宗的日常生活用品,其交易往往只能是在产地及附近地方进行。

漕运|因何成为北宋国家经济的命脉

配图来自网络

北宋时期,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农业生产得到长足的发展,稻谷的产量大幅度增长,这是商贾长途贩粮的物质基础,另外,由于江淮地区独特的气候条件,逐步成为全国的商品粮基地,它不仅为朝廷提供大量的漕粮,同时也为商贾提供了丰富的粮源,因此,粮食的异地长途贩运变成了这些商贾们最抢手的生意。

漕运|因何成为北宋国家经济的命脉

配图来自网络

如果仅有大量的粮食,没有发达的漕运业,商贾们也很难把粮食运往异地销售,而随着漕运业的发展,这种僵局被打破,使流行了数百年的“千里不贩籴”的旧规成为过去,争先恐后地挤上长途贩粮的征途,商贾由江淮贩粮到东京出售,这种千里迢迢的长途贩运,表明商品流通的种类增多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又增加了新的内容。

漕运|因何成为北宋国家经济的命脉

配图来自网络

2、漕运与茶叶运输

唐朝中期以后,种茶技术逐渐成熟,人工栽培的茶树越来越多,民间百姓的饮茶之风渐盛,由于茶叶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南方,“南人好饮之,北人初不多饮”,后来饮茶之风渐渐北移,到了北宋时期,茶业的发展达到顶峰时期,饮茶之风更为普遍,甚至到了与柴米油盐相提并论的程度,茶叶已成为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必需品。

漕运|因何成为北宋国家经济的命脉

配图来自网络

茶叶在北宋如此的深入人心,甚至成为国饮,也是和漕运密不可分的,由于茶叶是江淮以南的主要经济作物,主要以湖南、两浙、福建、四川等府路为主,而要把这些茶叶运送到北方市场销售,就必须有专门的运送渠道,而北宋便利的交通、发达的漕运业,为茶叶向北方做商品性输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

漕运|因何成为北宋国家经济的命脉

配图来自网络

大批的茶叶通过漕运源源不断地送往北方、西北等地,活跃了商品市场,由于茶叶的利润丰厚,尤其转运到西北,利润往往可达数倍,因此商贾趋之若鹜,他们不顾长途跋涉,借助漕运的优势,突破了地域的限制,把这种区域性的经济作物扩展成为全国性的商品,大大加强了南北地区的经济联系。

漕运|因何成为北宋国家经济的命脉

配图来自网络

3、漕运与其他物资的转运

商品粮、茶叶的运销与漕运密不可分,而其他物资的转运同样也离不开繁荣的漕运业,以东京城的商品为例,从南方运来的有广南的金银、香药、犀象、百货;江南、荆湖、两浙等地运来的则有皮革、杂用之物;西南方向主要有川益诸州的绢丝布匹;西路方向运来的则是薪、炭、马料等一些笨重物品为主,这些物资的转运,既满足了京师驻军的需求,同时也促进了东京城商业的繁华。

漕运|因何成为北宋国家经济的命脉

配图来自网络

结语

北宋时期发达的漕运业,不仅为商品运输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渠道,扩大了商品流通的范围,加强了南北之间的经济联系,而且大批商业城镇也随之复苏和繁荣,从而成为商品经济发展的一大标志。总体上来说,北宋时期的漕运业,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商品经济的不断繁荣创造了必要条件,成为促进商品经济生长与发展的动力之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