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唐朝“真子飞霜镜”,镜上藏三个未解之谜,它最好不要收藏在家里

时间:2020-08-08 08:10:00 栏目:历史

在大唐西市博物馆内,曾珍藏着一件著名的青铜镜,它的名字叫做“真子飞霜镜”。该文物作为大唐西市博物馆中的珍宝,一直受到各路考古学家们的追捧,甚至在它的身上,还存在着三个未解之谜。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唐朝“真子飞霜镜”,镜上藏三个未解之谜,它最好不要收藏在家里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更是博大精深,从西汉汉武帝时代开始,著名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颁布后,儒家礼教思想便从此影响一代代国人,直至今日。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在儒家文化思想大潮的冲击下,另一种文化也同样显得璀璨辉煌,这种文化既是道家文化。

唐朝“真子飞霜镜”,镜上藏三个未解之谜,它最好不要收藏在家里

道家文化的创始人是李耳,也就是我们熟知的“老子”,其代表作品为《道德经》,是一部较为深奥的典籍著作。道家的兴盛发展,源于李唐王朝历代君主的推崇。众所周知,唐代是李家王朝的天下,而李唐皇帝们出于统治的需要,便宣称自己是老子的后代,将老子的道家思想奉为圭臬。唐代宣扬道家思想的方式,体现在多种文化上,而最令人“看得见,摸得着”的,正是被收藏在大唐西市博物馆内的一面“真子飞霜镜”。

真子飞霜镜直径24厘米,镜缘呈八瓣葵花状,镜背图案分为4个部分,包括一片由水波荡漾的莲花池中升起的荷叶,上面还有一只静谧闲适的乌龟。镜钮右侧有一头戴华冠的贤人,正在聚精会神地端坐抚琴,其身后则是茂密的竹林和新笋。贤人面前,摆放有一长条几案,上面有书卷、砚台、香炉,显得相当清雅闲适。

唐朝“真子飞霜镜”,镜上藏三个未解之谜,它最好不要收藏在家里

在镜钮左侧位置,雕刻有一只振翅欲飞的凤凰,它立于山石之上顾盼回首,望向两株茂盛的花树。镜钮的最上方位置,刻印有一片云海,其红日正从云内慢慢升起,并于云海下方存有一田字格,格中有字,曰“真子飞霜”。一般来说,“真子”指的正是“玄真子”,是古代传说中的仙子,“飞霜”则是出自于“梦入仙楼戛残曲,飞霜棱棱上秋玉”,以音乐表达了人们对超然尘世的追求与向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件铜镜内容丰富、结构饱满,是唐代道家思想的淋漓体现。

唐朝“真子飞霜镜”,镜上藏三个未解之谜,它最好不要收藏在家里

不过有趣的是,虽然真子飞霜镜早已现世,但是其所表现的内容,却始终得不到统一的认同,而如此有争议的图案,正是镜中的贤士鼓琴。有考古专家认为,图案中的抚琴者,正是西周时期的名仕尹伯奇,他是尹吉甫的儿子。相传尹伯奇母亲去世后,父亲又娶了一房妻子,但是妻子却屡进谗言,最终将其放逐。尹伯奇伤感不已,随即作《履霜操》一首,以歌明志,令父亲幡然悔悟,终将后妻处死。

不过也有考古专家认为,画中之人,应该是鼓琴的伯牙。相传伯牙与钟子期为知音,伯牙善于鼓琴,而钟子期长于欣赏,二人相交深笃。可是好景不长,钟子期因病而死,只留下伯牙一人,因为世上从此再无知音,伯牙毁掉自己的琴,从此不再弹奏。

唐朝“真子飞霜镜”,镜上藏三个未解之谜,它最好不要收藏在家里

还有少数专家认为,此人也许是西汉时期著名的辞赋家司马相如。司马相如是我国文化史上的杰出代表,其一生博学多才,尤其善于写词作赋,因此后人称“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除此之外,司马相如琴技出众,在当时也被时人所夸赞,是古代琴类艺术家中的佼佼者。

虽然上述说法难以形成统一,但是考古学者们却对一件事形成了统一,即真子飞霜镜不宜摆放于家中。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真子飞霜镜”内,有“真子”二字,而“真子”通“贞子”,贞子是有名的鬼怪,这难免会令人觉得后背发凉,继而对其敬而远之。其实去除掉这一层迷信色彩也同样如此,因为真子飞霜镜本身就是一件冥器,而按照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来说,对于此类器物,所有人都唯恐避之不及,更别提对其进行收藏了,当然更不会摆放在家中,引来不必要的晦气。

唐朝“真子飞霜镜”,镜上藏三个未解之谜,它最好不要收藏在家里

由此可见,文物并非都具有个人收藏价值,研究文物时必然要知晓它的用途,否则真的会闹出一些笑话。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