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周围强者林立,为何不起眼的朱元璋,战胜了其他看似强悍的对手?

时间:2020-08-08 08:09:39 栏目:历史

应天,也就是南京,是明太祖朱元璋的根据地,也是大明朝的开国国都。不少朋友都觉得,自打朱元璋占据了南京,他通向皇帝的道路便开始一帆风顺了,但事实是,朱元璋攻占南京的时候,他还只是元末众多农民起义军中的一支,而且几乎是实力最弱的,在他的周围强手林立。

古语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话送给走进南京城的朱元璋怕是最合适不过的了。攻占南京城,让朱元璋彻底摆脱了原有的束缚,开创了一片新天地。但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更为艰难险恶的道路,正在等待着这个来自凤阳的年轻人。

那么这个实力弱小的朱元璋,又是凭什么本事笑到了最后,战胜对手,成为人生赢家的呢?其实这与他当年在南京时,采取的策略密不可分,大概的情况是这样的:

周围强者林立,为何不起眼的朱元璋,战胜了其他看似强悍的对手?

一、聊聊朱元璋的邻居们

朱元璋刚刚进驻应天时,他的东边和南边都是元朝的军队。虽说元军与起义军是天敌,但是主力是在北方,这两部分元军控制的地区,与元朝的主力部队,几乎都间隔着被各路起义军占领的地盘,这么一来南方的元军实际上也成了地方割据力量,凭实力打还真未必是起义军的对手,况且所有元军的地盘,也被各路起义军虎视,这两支正规部队,虽然实力比朱元璋强,但是腹背受敌,基本上已经处于守势,在朱元璋看,这倒不是主要的威胁。

东南方向,也就是江浙的大部分地区,是盐贩子张士诚的地盘。这个人脑袋很灵光,打起仗来有股子韧劲,而且凭着这股韧劲,曾经在高邮战胜过元相脱脱率领的百万大军,更不幸的是,这个人看不起朱元璋,始终惦记着把朱元璋赶回滁州,所以张士诚是个难搞的家伙。

西面是徐寿辉,原本这是红巾军的一个支流,算是自家人,但是主帅徐寿辉太不争气,被手下的陈友谅用铁锤砸碎了脑壳,篡了位。陈友谅是个六亲不认,一心要当天下老大的主儿,在他眼里可不存在“友军”,而且这个人很敏感,很早就意识到朱元璋会是一个强大的对手,所以从始至终对小朱的态度都是除之而后快,所以陈友谅是个死对头。

周围强者林立,为何不起眼的朱元璋,战胜了其他看似强悍的对手?

北面是红巾军的主力,刘福通所部,朱元璋是红巾军的分支,他这个都元帅的位置,也是由刘福通认可的,所以这是一支真正的兄弟部队。更重要的是,刘福通的部队挡住了南下清剿农民起义军的元军主力,初期的硬仗都被刘福通给打了,这对朱元璋的发展壮大可是一件大大的好事。

东北方向是青衣军张明鉴,这是一个非常生猛的家伙。说他生猛不是因为他的领导才能天下无敌,而是因为他不仅爱杀人,还嗜好吃人,而且还是要生片的那种,何其残忍!青衣军驻扎扬州时缺军粮,张明鉴竟屠杀扬州城中的百姓,以人肉充当军粮。据说朱元璋击败张明鉴,占领扬州城时,城中百姓竟然只剩下十八户人家,其余皆被青衣军食尽。后来这十八户人家居住的地方便被称为“十八家巷”。

当然像张明鉴这种部队,看似虎狼,令人生畏,但实际上是非常不得人心的。俗话说:得人心者得天下,所以这样的部队,这样的统帅,注定失败。张明鉴是被朱元璋手下的将领缪大亨设计收降的,不过对于张明鉴这样的杀人狂魔来说,能够归顺朱元璋,也算是一个非常圆满的归宿了。

周围强者林立,为何不起眼的朱元璋,战胜了其他看似强悍的对手?

二、朱元璋采用了非常聪明的策略

其实最初,占领了南京的朱元璋,并没有被他的邻居们看上眼。南京虽然物富民丰,但朱元璋的地盘终归还是最小的,不免让人觉得夹在各路英雄好汉中的他,像是个受夹板气的。虽然不受欢迎,但是没人打算跟他去拼个你死我活,大不了就是嫌他碍事,想把他赶走,比如说陈友谅和张士诚。

朱元璋的头脑非常清醒,对自己的处境认识得非常清楚,所以他接受了谋士朱升的建议,采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有些人说,这个策略其实就是“装弱小”,怎么说呢,或许这个说法也是有道理的,但是在笔者看来,当时的朱元璋的窘迫劲儿,怕是不用装,他真的就是没有家底。

不过这个看似装孙子的策略,真的很实用。如果要笔者理解,高筑墙便是要加强军事防御,在实力尚不如人的时候,不要对周边进行挑衅,更不可轻举妄动。广积粮当然是积累实力的代名词,壮大自己,苦练内功,等待时机的成熟。

缓称王更是一个非常智慧的选择。看看朱元璋周边的邻居们,当手里有地盘有资本之后,没有一个不着急称王,准备当“皇上”的。当然这样的结果就是互相防备和看不上,虽然大家的共同目标是推翻元的统治,但是在这条道路上的“王”,也注定是你死我活的对手。

周围强者林立,为何不起眼的朱元璋,战胜了其他看似强悍的对手?

在对待“称王”的问题上,元的做法更是奇葩,他们“剿匪”的重点就是那些注重“名分”称王的,对朱元璋这样,闷头干活发展实力,不计较名分的,反而不以为意。正因为这样,给了朱元璋自我成长的空间。

更为重要的是,时间也站在了朱元璋这边,刘福通在红巾军中的地位虽然高于朱元璋,但命运注定他不会成为历史的创造者,而周围的元军,也将随时间的推移,被带入一个由朱元璋主导的新格局中。

是的,即便朱元璋做到了仁至义尽,刘福通也注定会在这乱世中走向死亡;而元也注定成为朱元璋征服天下的最后一个对手。现在,进入南京的朱元璋要做的,就是低调、成长,耐心等待时间和命运的眷顾。

三、对待劲敌陈友谅和张士诚

有了前文的分析,我们终于知道,在朱元璋的邻居中,真正的劲敌只有两个人:那就是同为乱世英雄的陈友谅和张士诚。之后的一段时间内,这个乱世便是属于这三人的一场生与死的角逐。

实力薄弱的朱元璋,一开始受的是陈、张二人的夹板气,他们的目标很一致,要让这个淮西来的乡巴佬,哪来的回哪儿去!在对待朱元璋的问题上,陈、张是结盟的,两面同时夹击的形势,的确让小朱吃了不少苦头。

周围强者林立,为何不起眼的朱元璋,战胜了其他看似强悍的对手?

但朱元璋自有他的高明之处,否则他也成不了“太祖”,他开始利用了陈、张的短板来进行回击。陈友谅腹黑,张士诚器小。腹黑则需集中力量歼灭,器小则以利益诱惑。

朱元璋对张士诚说:“咱俩也没矛盾,打什么打呢?你把我打趴下,就凭陈友谅那德行,他是不会让你好过的。结盟吧,我让给你点好处,还能守望相助。”张士诚犹豫了,于是战斗编队走了形,被朱元璋趁机打了个措手不及。

这时候陈友谅正对朱元璋咄咄逼人,张士诚发现朱元璋不是那么好拿捏的,又觉得朱元璋的建议确实值得斟酌,于是便放弃助攻陈友谅,转身去找向自己摇晃橄榄枝的元军,商谈招安事宜去了。

张士诚的摇摆,让朱元璋有了集中精力对付陈友谅的时间和机会,这对于善于把握时机的朱元璋来说,是绝对不能错过的。当然陈友谅并不是好对付,恶战在所难免。不过老天爷在关键时刻,也站到了朱元璋这边,让“借东风”的戏码,又在鄱阳湖上演了一遍,陈友谅乱军中战死。

周围强者林立,为何不起眼的朱元璋,战胜了其他看似强悍的对手?

等张士诚觉得为元卖命不靠谱儿,又跑回来自立为王的时候,他发现这个世界的格局变了,少了陈友谅这根无形的拐棍,那个曾经不被他待见的乡巴佬朱元璋,已经成了他在这个世界上的最大梦魇。

当然,此时的朱元璋早没了要与张士诚结盟串门子的心思,决战,残酷的决战在所难免!这一次朱元璋再次展现了他的军事天赋,在军事决策会议上,他力排众议,否定了直攻平江的计划,以出其不意之势,在张士诚未做反应之时,便攻占杭州,剪除了张士诚的羽翼,随后以破竹之势直取平江,张士诚被俘被杀。

张士诚临死时,大声说自己不服,朱元璋能够胜出,并非强于自己,而是凭着运气。真的是这样吗?恐怕没有当年“高筑墙、广积粮”的策略,没有低三下四去找张士诚和谈的隐忍,没有临危不惧,孤注一掷的鄱阳湖水战,也就没有这样的结局。

虽然张士诚至死不服,但他也不得不承认,此时此刻,再也没有人可以阻挡朱元璋北上灭元,君临天下的步伐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