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史记》和《竹书纪年》,哪个记载的历史更真实?结论让人意外

时间:2020-08-08 08:08:20 栏目:历史

《竹书纪年》和《史记》最大的区别,是《竹书纪年》把中国古代从三皇五帝到魏襄王时期的历史,写成一部战争史、杀戮史。包括尧舜禹的部落首领的帝位更迭,都说成是杀戮的结果。尧、舜老了以后,都被更加年轻力壮的舜、禹驱逐乃至杀戮。夏朝及商朝初年,都是一种强权杀戮的结果。伊尹这样贤明的宰相是没有的,西周初年“共和行政”这样的事情也是没有的。总之,《竹书纪年》,完全是按照丛林法则在记载历史。所有的历史,都是强者战胜弱者,都是适者生存,不适者遭淘汰。

《史记》的记载,当然也有杀戮,也有适者生存,也在讲丛林法则。但是,《史记》讲到中国古代的历史上,也是有很多温暖的美好的瞬间的。比如尧舜禹时期,并不是一种丛林法则,而是禅让制。尧、舜在年老了以后,就把帝位传给更加年轻力壮的舜、禹。伊尹不是一个杀戮者,不是一个权臣,而是一个贤明的宰相。周朝初年的时候,为了辅佐年幼的周成王,出现过周公召公共同辅政这样一种民主与共和的形式。

《史记》和《竹书纪年》,哪个记载的历史更真实?结论让人意外

(周公辅政)

那么,《竹书纪年》和《史记》相比,所记载的历史,究竟哪一个才是真实的呢?

关于这一点,不少人认为,《竹书纪年》所记载的,比《史记》真实。原因在于:一是《竹书纪年》出现得比《史记》出现得早。《竹书纪年》记载的历史,没有经过焚书坑儒以及秦末战火,因此能够保持历史的原貌。《史记》是在经历了焚书坑儒和秦末战火的,因此史料的来源相当有限。就准确性来说,《竹书纪年》的准确性,显然比《史记》更高。二是《竹书纪年》讲到的丛林法则,似乎更符合人类历史的真实情况。比如“尧舜禅让”这件事,就显得很突兀。“尧舜禅让”之前,是没有经历过这种事情的,是按照丛林法则进行部落首领的更替的。“尧舜禅让”之后的夏朝,又是按照丛林法则来争夺权力的。既然如此,为什么偏偏在尧舜时期,会出现禅让的现象呢?

所以,这些人得出结论,《竹书纪年》记载的内容,比《史记》记载的内容更真实一些。

《史记》和《竹书纪年》,哪个记载的历史更真实?结论让人意外

(尧舜禅让)

不过,我认为,虽然上面讲的话有一定道理,但其实也经不住推敲。为什么说经不住推敲呢?

比如第一点,认为《竹书纪年》比《史记》出现的年代更早一点,就会更真实,我觉得这个说法是有问题的。因为无论是《竹书纪年》,还是《史记》,他们所记载的尧舜时期,夏朝、商朝、周朝的初年,其实离记载这两本历史,都已经过了几百年、上千年,乃至几千年。这么漫长的历史,尤其是早期没有文字记载,因而只能凭借人们的一种口口相传。既然是口口相传,其真实性怎么能够得到保障呢?如果说《史记》出现在秦末战火之后。但实际上《史记》和《竹书纪年》的内容,绝大多数是相同的,只有非常少的部分不一样。这说明,实际上《史记》在记载的时候,其实是有详细史料的。否则的话,怎么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呢?

再比如第二点,其实也说不过去。“尧舜禅让”是出现在一个特殊时期,由于物质财物不丰富,同时部落受到非常多的威胁。因此,如果不找一个强有力的部落首领,部落是绝对不能生存下来的。因此,从保护部落出发,“尧舜禅让”才不得不出现。而当物质财富丰富起来,出现了奴隶及奴隶主贵族以后,就不需要“禅让”的方式,杀伐争斗就开始了。

《史记》和《竹书纪年》,哪个记载的历史更真实?结论让人意外

(战国纷争)

那么,说了半天,《史记》和《竹书纪年》所记载的内容,哪个更真实呢?

我认为,其实两者都差不多,可以说都是真实的。为什么说都是真实的呢?因为当时很多内容都是口口相传下来的,在传的过程中,传话人总会根据自己身处的语境进行不同的记载。

比如《竹书纪年》所处的语境,是在战乱最厉害的战国时期。这样一个时期,肯定主题就是适者生存。谁要是拳头更硬,谁就能活下来。因此,在这样的语境下,口口相传的内容,就肯定都是丛林法则。但是《史记》所处的语境不一样。那是一个大一统的时代,因此,那时候需要特别讲究辞让。所以“尧舜禅让”这样的表达,才会在口口相传中出现。因此,记载历史的司马迁,才会记成那个样子。

我想,这就是这两本书出现的真实情况吧。

(参考资料:《史记》《竹书纪年》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