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为何说“己巳之变”袁崇焕占领沈阳,也改变不了辽东局势?

时间:2020-07-02 16:10:48 栏目:历史

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己巳之变”,后金八旗与漠南蒙古十万精锐,出现在明王朝的京畿腹地,袁崇焕率军回援,却因御敌不利被崇祯帝逮捕下狱。

袁崇焕的支持者极其自信的认定,明朝北京防守坚固,又有各路援军做后盾,袁崇焕若“围魏救赵”,率关宁铁骑袭击后金都城沈阳,既能解京城之围,又能重创后金收复辽东。

围魏救赵,战术的精髓在于两点:第一掌握主动性,预设战术打击敌方;第二攻其必救,才能实现战略逆转。而“己巳之变”时,袁崇焕具备这样的条件吗?笔者带您客观剖析,为何突袭沈阳城不可行。

崇祯初年辽东形势

为何说“己巳之变”袁崇焕占领沈阳,也改变不了辽东局势?

第一种可能:全军出击,围魏救赵!

从地理区域,如果只看袁崇焕驻守的宁远城,距离北京约450公里,至沈阳约300公里,沈阳的距离更近,因此需要的时间更短,获胜的概率更大。

但如果将视线放到全局,后金皇太极突破长城防线,攻陷蓟镇的遵化,以遵化为出发点,无论向东攻取山海关,还是向西进攻北京,都只需要约200公里。

《明史》记载,皇太极率军在遵化外停滞四天,可以理解为等待后续援军,也可以理解为等待袁崇焕的行动,袁崇焕若是率兵前往沈阳,皇太极就有可能攻击山海关。

此时山海关有三大劣势:第一赵率教已经阵亡,山海关军心不稳;第二以防御北部外敌,对京畿方向敌袭预估不足;第三守军仅有2万余,难敌后金十万铁骑。

山海关

为何说“己巳之变”袁崇焕占领沈阳,也改变不了辽东局势?

京城能够给与增援吗?显然是不能的,明朝在“己巳之变”,京城、大同、宣府、登莱等处,合兵不过8万,各路援军缺乏战术配合,划定区域固守,尚且能够应对,若是主动救援则必败无疑。

努尔哈赤从征讨女真各部到席卷辽东,充分发挥骑兵的机动能力,只要对手出现漏洞,就能集结猛攻以歼灭为主,战事失利便快速撤离,明军弓箭与火枪的射程仅有百米,无法造成实质性伤害。

袁崇焕维系军队全靠粮饷,尤其是关宁铁骑中的少数民族,在绝境之时忠诚度很难保证;诛杀毛文龙后,皮岛东江军管控钱粮调拨,又不能轻易渡海避难以免军心溃散;至于强攻山海关,只要袁崇焕神志清醒,就知道需要付出怎样的代价。

“己巳之变”从拉开战幕,即便忽略京城的存在,山海关也必须救援,否则关宁军将被后金前后夹击,辽东局势将失去控制,袁崇焕就此失去战略主动性。

后金骑兵

为何说“己巳之变”袁崇焕占领沈阳,也改变不了辽东局势?

第二种可能:分兵两路,轻装急进!

袁崇焕当机立断回援京城,关宁军加强山海关守备,亲率2万步骑驰援京城,宁远至蓟州300公里,袁崇焕率领关宁军走了12天,平均每天25公里,集结与快速行军,说明关宁军素质极高。

必须强调的是袁崇焕驰援京城,能够得到沿途各州县的补给,至少能够维持行军所需,然而若深入后金境内,远没有这般简单。

后金对占领区汉民,实行严格的物资管控,尤其是在主力南征时,加上初冬气温下降,运输补给极为困难,想要实现快速进军,难道要劫掠汉民财物?会激起民众对明朝的仇视。

辽阳城

为何说“己巳之变”袁崇焕占领沈阳,也改变不了辽东局势?

后金骑兵机动性高,只需要月余便能回援,袁崇焕有可能成功吗?

后金需要辽西走廊,所以关宁锦防线才重要,但此时袁崇焕想要突袭沈阳,按照《清太祖实录》,努尔哈赤进攻顺序倒推回去,袁崇焕进军路线大概是,广宁——西平——海州——辽阳——沈阳。

广宁镇现在的名气不大,但早在辽代就已经是重镇,明朝九边辽东镇的驻所便在广宁城,史料记载在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广宁城周长达16里,城墙高11米,是明末仅次于辽阳城的第二大城。

后金受阻于宁远,强化广宁城的防御以对峙,袁崇焕若无重炮与送死无异,若是携带重炮等攻城器械,会大幅拖累行军的效率,遭受后金骑兵的袭扰。

广宁城之后各城,即便是历经战火残破不堪,但袁崇焕所部战线延长,修整时间会增加,每座城池拖住几天,足以使后金集结增援,甚至前线十万主力回援,轻装急进不适合混编的关宁军。

清代运粮

为何说“己巳之变”袁崇焕占领沈阳,也改变不了辽东局势?

第三种可能:夺占国都,重创后金。

即便袁崇焕守卫住山海关,分兵急进攻克沿途关隘,并顺利占领沈阳城,会发现对扭转辽东战局毫无益处。

努尔哈赤在(后金天命十年,公元1625年)迁都沈阳,表明辽阳城受汉民反叛和外部威胁,沈阳在战略上更有优势,还讲到沈阳周边野兽多,河里的鱼也多,而这是《清太祖高皇帝实录》和《盛京通志》真实记载的事,通过上述的话,可以用“荒凉”概括当时的沈阳城。

这也没有办法,沈阳城的作用就是拱卫辽阳,努尔哈赤攻陷辽阳后,迁各地汉民营造辽阳东京城,沈阳城连城墙都没有修缮,民居也毁坏大半,基本处于荒废的状态。

后世了解到的沈阳城,是皇太极在天聪五年(1631年)开始修建,而工匠大多是在“己巳之变”被掠夺至辽东的汉民,结合满族的传统特色,为后世留下世界文化遗产——沈阳清故宫。

《盛京通志》记载,改造后的沈阳城“城墙高三丈五尺,宽一丈八尺,女墙高七尺五寸,周围长九里三百三十二步”,依然远不及辽阳城与广宁城的规模。

袁崇焕能否挟持后金家眷呢?理论上也不现实,满族与..的女性并不裹脚,甚至战时骑马输送物资,若辽阳难以坚守,自当扶老携幼退至深山,留给袁崇焕坚壁清野的沈阳城。

清代女性

为何说“己巳之变”袁崇焕占领沈阳,也改变不了辽东局势?

只要进入沈阳城,袁崇焕将进退两难。

进攻:即便袁崇焕率领的是7万关宁军,沿途驻守也就剩下4万,若分兵扫荡沈阳周边的铁岭、抚顺等地,就算取得胜利,兵力分散会受到袭扰拦截,若是受挫,则处境更加艰难。

等到后金十万精锐回援,本就处于劣势的兵力,没有坚城火炮防守的城池,征战许久疲敝不堪的将士,日渐艰难的后勤补给线等,只要后金抓住关宁军的漏洞,都会毫不留情的歼灭。

后退:想要退回辽阳防守,但辽阳外围的地势,更适合骑兵的施展,皇太极善于“围城打援”,以轻骑拦截退往辽西的通道,重兵围困辽阳城,没有粮草储备的辽阳城,更像是个陷阱而非壁垒。

想退回到宁远就必须跑赢后金骑兵,只有祖大寿率领的关宁铁骑能够做到,更多的步兵无法摆脱追击,最终的结果就只能被后金军追杀,或者称这样的撤离为屠杀。

关宁铁骑

为何说“己巳之变”袁崇焕占领沈阳,也改变不了辽东局势?

公元1629年的沈阳,尚未成为后金的政治与军事中心,根本无法扭转辽东局势;明王朝若无法重创后金的军事力量,收复辽东只能是梦想;若无法弥合与女真各部的裂痕,战事注定还会延续。

而北京城有皇帝和百万民众,若是不救视为不忠;山海关决定辽西走廊与关宁军的命运,若是不救视为不义;若两座城池丢失,袁崇焕便是明王朝的千古罪人。

因此,无论是军事战略考量,还是政治忠诚角度想,袁崇焕回援京师都毫无争议,而突袭后金都城沈阳,更可能置明王朝与关宁军于万劫不复。

参考文献:《明史》《清太祖实录》《盛京通志》《白冤疏》

相关文章